source:云南日報view:6410Publish time:2018-11-01
云南省政協就云茶產業開展調研——推動產業深度融合 創新云茶營銷方式
去年,省政協根據年度重點工作安排,先后派出調研組赴福建、湖南及我省臨滄、保山、普洱、西雙版納等地進行實地調研,政協委員通過調研發現問題,學習先進,為促進云茶產業發展,提高云茶產業整體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建言獻策。
支持培育產業龍頭
推動產業間的深度融合
據省政協《關于云茶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》顯示,目前,全省茶園面積637萬畝,產量37.5萬噸,位居全國第二,實現綜合產值達672.5億元,其中,農業產值122億元(農業增加值86億元)、加工產值253億元、第三產產值297億元,茶農人均茶產業收入2900余元。茶產業已成為我省高原特色農業骨干產業和邊疆地區精準脫貧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。
云南白藥、天津天士力等大企業、大資本投向云茶產業,推動了云茶產業內部分工分業、外部跨界融合的發展格局,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。與此同時,全省170多家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中,超億元產值的企業僅30余戶,80%茶企為中小型企業,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年加工量、產值僅占全省總量的37%、46%,龍頭企業引領仍然乏力,嚴重制約了全省茶產業的發展壯大。
“融合發展是推動云茶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,也是做大做強云茶產業的重要途徑?!闭{研組建議,我省茶葉產業應堅持以臺地茶為主,古樹茶、小區域茶為特色的均衡發展;堅持以普洱茶、滇紅茶為優勢品牌,各類茶共同穩步發展;按照市場多元化的要求,堅持內銷外銷同步推進;堅持以提質增效,茶農利益為核心,按照“扶優、扶強、扶特、扶大”的原則,大力引進扶持、培育龍頭企業,提升企業特別是大品牌、大企業發展能力,拓展企業產業鏈,提高云茶附加值。加大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和資本投資云茶產業的力度,實現社會資本跨界發展。
調研組還建議加快推動茶產業與特色旅游、民族風情文化、綠色餐飲、醫藥健康、金融、信息等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。搭建平臺,推動茶與旅游、茶與酒、茶與金融保險、茶與證券期貨、茶與電子商務、茶與特色餐飲、茶與民族文化等資源共享、渠道共用,促進茶產業融合發展。大力發展茶莊園經濟和集鄉村旅游、生態養生、電子商務為一體的云茶特色小鎮建設,推動云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。
創新云茶營銷方式
塑造云茶新形象
2017年5月21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,普洱茶被農業部評為中國十大茶葉公用區域品牌,品牌價值60億元,位居全國首位;滇紅茶品牌價值18億元,位居全國第25位。
盡管近年來云茶品牌價值持續提升,但調研組認為,云茶市場營銷策略滯后,營銷方式單一,與現代互聯網技術應用及金融市場有機結合差距大,創新云茶營銷方式刻不容緩。
增強品牌和宣傳意識,塑造云茶新形象。調研組建議,要緊緊結合我省旅游資源和云茶有機、綠色、健康等生態優勢,進一步挖掘云茶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,傳播云茶文化內涵,將飲茶健康理念傳遞給更多的消費者。由政府主導,有效利用網絡、電視、雜志、報刊等媒體加大云茶的宣傳推廣力度,將茶文化優勢轉化為驅動市場消費的動力,助推茶企形成合作共贏“出?!钡墓沧R。發揮南博會、茶博會、昆明農博會等重大活動的平臺作用,深入推介“普洱”“滇紅”兩大公共品牌。持續打造高規格、高水平的“中國云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”,提升云茶知名度。
推進標準體系建設,創新云茶營銷方式。調研組建議,要圍繞“十三五”云茶產業“八大工程”任務,引導企業加大對云茶消費群體消費需求和市場的研究,創新研發適銷對路的云茶產品,拓展云茶消費群和云茶市場。充分利用云數據和“互聯網+”模式建立功能齊全,具有國際、國內影響力的云茶交易中心和產銷信息發布平臺,創新云茶營銷方式。圍繞健康、綠色、有機的市場消費理念,修訂普洱茶國家標準和滇紅茶生產和質量、古樹茶資源保護與利用地方標準,強化云茶標準宣傳和執行力度,推進云茶從原料到茶杯的標準體系和質量控制評價檢測體系建設,完善全省古茶樹信息數據庫,以清潔化、標準化、智能化為發展方向,加快推進云茶初制、精制、深加工,緊跟市場需求,切實提高云茶生產效益。